学科建设办公室
 
 
 
 首页 
 部门简介 
 学科建设 
 研究生管理 
 工作计划 
 下载专区 
 规章制度 
 学习园地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论大学学科建设中的战略思维
2013-06-07 16:31  

    战略思维指思维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出发所采取的认识和把握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深邃和卓越的战略思维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经久不衰的核心推动力量。大学学科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功利、短视和浮夸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战略思维的缺失,大学学科建设的功能不彰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用战略思维来审视、筹划和统率大学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定位思维
 
    定位主要回答不同时期定位对象在相关系统中的位置。大学学科建设的定位对象包括三个层次:融会了不同学科的大学、基于大学的学科体系以及大学内作为独立个体的单体学科。相关系统也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社会大系统、中观层面的大学系统和学科系统,微观层面的大学学科系统。将不同的定位对象镶嵌于不同的系统中,大学学科建设定位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是大学的定位。主要是从宏观和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大学,包括大学的使命、大学的目标、大学的层次、大学的类型等。其次是大学学科体系的定位。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对大学的认识与把握,即构成大学学科体系的主体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特色学科各是什么。第三是单体学科的定位,包括基于大学的单体学科定位和基于学科的单体学科定位。基于大学的单体学科定位指不同学科在同一学校中的功能定位,基于学科的单体学科定位则指同一学科在不同学校中的水平定位。
 
    由此可见,大学学科定位系统构成了一个多维、多层、多阶段的立体网络。大学学科系统的复杂性要求定位思维超越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从系统的、全局的和整体的观点出发,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过去到未来,立足全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具体而言,大学学科建设定位思维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前瞻后顾:知远知近原则
 
    大学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关乎现在,统摄未来的系统工程,其定位思维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知远知近原则。定位思维中知远知近原则的缺失或割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学学科建设定位中的模糊、趋同和善变。不知远,会功利;不知近,则会浮夸。知远,就是明确大学使命以及使命指引下的前进方向。使命规定了学校的责任,反映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本质所在,明确、理性、高远的使命定位既是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欧内斯特·博耶指出:“一所办学有成效的大学负有明确的和极其重要的使命”。知远不是一种好高骛远和夸夸其谈,它是一种立足现实的高瞻远瞩,是面向当今和面向未来的有机结合,知远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与准确把握的基础上。2.内外协调:知天知地原则
 
  《孙子兵法》有云:“知天知地,胜乃不殆。”大学学科生存在一个对其产生和发展起制约与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中,知天知地原则就是指对此多元环境的认识与把握。“天”指的是大学学科所处的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它是一定时空内所有存在于社会中的组织必须面对的环境,外部环境具有不可控性,生存于其中的任何组织都不能规避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地”指的是大学学科系统内部环境,和所有组织共有的外部环境不同,内部环境是不同大学特有的环境,体现了不同大学的特色。如果说大学学科建设是对外部环境的被动适应,那么对内部环境则更多的表现为主动的构建,大学学科建设的定位过程就是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对内部环境积极的改造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3.扬长避短:知己知彼原则
 
  学科在大学的地缘优势使得学科在大学产生了一种“大综合”的效应,在这里,学科表现出强大的聚合性:邻近学科共生共长,远缘学科碰撞交汇,新兴学科在不同学科的相互折射和动态平衡中产生和发展。学科的聚合性在提升不同学科合作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在外,表现为不同大学之间的竞争;在内,表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永恒和多维的。知己知彼分析就是通过对自己和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明晰自己的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我们知道,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均为比较的概念,但是二者比较的范围和比较的对象不同。强势学科指在校内发展中居主体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学科,它是一校内所有学科之间比较的结果,任何大学都有自己的强势学科;而优势学科指同一学科在不同大学间的比较结果。由于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的非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要求大学冷静和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比如,强势学科是否为优势学科,如果是,优势体现在哪里,是绝对优势还是相对优势;如果不是,其成长为优势学科的可能性有多大,发展的动力和阻力是什么。通过对自己和对手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准确分析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以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定位不仅要合现实、合规律,还要合目的、合需要,也正因为此,定位思维必须涵盖全方位,贯通全过程,融会多因素。
 
   二、路径思维
 
    路径是在明确了出发点和目标的基础上,回答从现实到未来如何走,怎么走的问题,它是联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不同学科建设路径彰显了大学的特色,没有学科建设路径完全相同的两所大学,各具特色的学科建设路径成就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立基于大而全的学科建设路径,“大”显出了气势,“全”成就了优异;加州理工学院、卡奈基—梅隆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则以小著称,小中见大,小中见高。一流大学得益于恰切的建设路径,而一条恰切路径的选择是与科学的路径思维分不开的,良好的路径思维是决定路径选择正确和高效必不可少的条件。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统一
 
    大学学科建设的路径思维不是单点思维,也不是单向思维,它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到起点的双向互动过程。缺少了逆向思维,学科建设的方向就会模糊不清,或者跟着感觉走,陷入一种盲目和无序;或者对未来丧失信心,悲天悯人,裹足不前。而缺少正向思维,盲目信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学科建设则会表现为一种主观上的一厢情愿,好大喜功,盲目乐观。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的狭隘的功利倾向和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与路径思维中缺少双向思维不无干系。
 
    2.优势思维与劣势思维相一致
 
    优势思维和劣势思维相结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的理性认识。一流学科需要高强度的投入,办学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科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占领所有的学科领域,也不可能所有方向都达到一流的水平,即使卓越如世界一流大学,也有自己的弱势学科,世界一流大学也只能在某几个领域或某几个方向上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对优势和劣势的辩证认识。优势和劣势不单单指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同时也指学科存在之于大学的价值大小,分析各学科不仅要判断其水平的高低,还要甄别其价值的大小,即使是优势学科,如果价值不大,也要忍痛割爱,用有价值的学科取代无价值的学科,用价值大的学科取代价值小的学科。例如,1969年,在比较了建筑学的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发展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斯坦福大学毅然撤销了实力雄厚的建筑学院就是这种思维方式最好的注解。
 
    3.需求思维与可能思维相衔接
 
    需求是大学学科建设的直接动力,是大学学科建设成功的主要推动因素,需求不仅有社会“功利性”的需求,还有“超功利性”的科学自身发展的需求。需求思维指路径选择过程中,要即时洞悉未来需求,敏锐地抓住机遇,积极地创造条件。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社会需求“刺激”的结果。“二战”时,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辐射实验室,在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获得了巨大的腾飞。“二战”后,再次抓住时机,将辐射实验室改弦易张为电子实验室,实现了第二次腾飞。需求是大学学科建设的直接动力,但是,需求只有与可能结合,在可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就是在眼望未来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创造条件,实现需求与可能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大学学科的重点建设措施,巨大的投入显示了需求的迫切,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政策也使得一些大学不顾自己实际可能,眼高于顶,搞空中楼阁式的学科建设,其结果是需求未得到满足,还浪费了本已稀缺的资源。4.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和则生物,同则不继”。求同不是趋同,求异也不是标新立异。目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中对求同和求异认知的模糊造成两种倾向:
 
    一是建设模式的趋同,主要表现为在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望下催生了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盲目膜拜,以至于不加甄别地把作为个案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神化为一种“永恒的、不言自明的”规律而简单移植和模仿。
 
  二是面对异彩纷呈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从个案来看,斯坦福大学的重点突破、普林斯顿大学的有限发展、芝加哥大学的全面推进……,还有似乎是从个案总结出的“规律”:世界一流大学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单科到多科,从多科到综合的发展历程,综合化已经成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共性特征;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小而精同样可以成就一所世界一流——每一种结论都有实证,每一种结论都无懈可击,但是相悖的结论如何借鉴?
 
  两种现象的存在显示了对求同之“同”和求异之“异”的认知模糊。求同,是通过对“异”的透视,去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同”;求异,则是在“同”的引导下,创造自己的特色。大学学科建设要求“同”“异”结合,缺一不可。
 
  三、协调思维
 
  战略思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现在、宏观与微观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战略协调。大学学科建设作为一个目标多样、路径多样、主体多样的复杂性活动,协调思维的意义更加明显。首先是建设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协调思维的必要性。大学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子战略组成的战略系统,子战略与总战略要保持一致,子战略与子战略之间也要保持协调,并以服从和服务于终极的总体战略目标为旨归。其次是建设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协调思维的必要性。大学的现行组织体系将学科切割为学院的学科,大学作为整个制度中的最高层由于对学科建设“具体内容”的无知,使得大学对学科建设的实质性调控越来越无力,而学院或者说单体学科的从业者的目标往往会局限于本学科的发展,其目标可能与大学总体目标一致,但是偏差或背离也会不可避免。第三,大学学科建设资源的局限性决定了协调思维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走差异化发展战略,这种差异是所有大学不能回避的现实,大学学科建设必须从全局出发,厘清本末轻重,唯有如此,学科才能做大、做强、做久。
 
  1.全局为本
 
  全局为本,就是要求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是一个融会了多学科的整体,不同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存于大学之中。学科是大学的学科,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谋求大学本身的长远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应该以大学为平台,主动构建学科之间的合作。大学学科体系建设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在以全局为本的理念下,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目标协调、结构协调、环境协调、路径协调等。2.大局为重
 
  任何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是一流的,但是任何一流大学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在全局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抓重点,抓特色,有层次、有梯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普林斯顿大学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好的大学之一,但是这所大学的学生既不能学习法律,也不能学习医学。直至今天,普林斯顿大学依然没有医学院和法学院,不过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所最好的大学,而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审时度势,突出建设重点。
 
    3.统筹兼顾
 
   大学学科建设不是单一学科建设,更不是齐头并进的平衡建设。在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特色学科组成的大学学科生态系统中,不同学科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发挥着不同且互补的功用。主体学科引领性的功能、主干学科砥柱性的地位、支撑学科奠基性的作用、特色学科标志性的特征显示了学科之间建设方式和建设力度的差别:夯实主体学科、发展主干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扶植支撑学科。大学学科建设要重视优势学科的发展,也要关注支撑学科的建设,以保证优势学科更加突出,主体学科得以加强,特色学科得以发展,一般学科得以兼顾,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生态环境”,产生“学科协同效应”。
 
   四、持恒思维
 
  1.持恒思维是理想和理性的统一
 
  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体现了理想的高远和理性的睿智。斯坦福大学建校伊始,物理学就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学科,不论后来的学科格局如何变化,物理学的地位始终如初。正是这种坚持,物理学才积淀了浓厚的力量,才有了建校60年后也即1952年布洛格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标志了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跻身世界一流之列。继布洛格之后,1955年肖克利,1961年霍夫施达特,1976年雷茨,1981年肖鲁等相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此也验证了一流学科的形成,不是急功近利的短视和追赶时髦的浮夸,而是深思熟虑和执着追求的结果。
 
  2.持恒思维是坚守和创新的统一
 
  坚守是一种理念的坚守,志存高远的办学理念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光芒逊弱,在社会商业价值甚嚣尘上之时,坚守的价值更加凸显。但是,坚守不是墨守成规,坚守之中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持恒则是坚守与创新的携手并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之路无不诠释了持恒思维中坚守与创新相统一的价值:在创新中坚持传统的哈佛,在坚守中谋求创新的耶鲁……,哈佛的创新充溢着先行者的胆略和气概,耶鲁的坚守则蕴含着后来者的睿智和精明。相异的道路,相同的结果,殊途同归的现实破解了坚守与创新,变与不变的矛盾。3.持恒思维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学应努力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大学风格来自传统,大学特色来自传统,大学优势也来自传统,大学学科建设需要严格恪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传统是自然形成的,经过了时间的重重考验,代表着前人对自然最深刻的理解,传统在大学学科建设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大学的要义是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上的发展,大学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谋求发展。
 
    战略思维不仅决定了战略目标的优劣,也决定了战略实施的成效,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战略思维以其高远性、创新性、辩证性决定了其在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必要性。四维思维方式不仅从理论上提供了大学学科建设的崭新视角,也从实践上提供了大学学科建设的操作方法。坚持战略思维,坚持战略思维中定位思维、路径思维、协调思维和持恒思维的有机统一应该是大学学科建设永恒的选择。
 
            作者:王战军 翟亚军    转贴自:高等教育研究

关闭窗口
 
 
 
 
 首页 | 部门简介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管理 | 工作计划 | 下载专区 | 规章制度 | 学习园地 | 学校首页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